這一仗不容有失 斯拉維揚斯克戰鬥打響! 10萬人口小城成為焦點

烏克蘭就不該挑釁俄羅斯,更不應成為西方消耗俄羅斯有生力量的耗材。現在好了,頓巴斯會戰幾近失利,接下來俄軍必然乘勝追擊,占領更多烏克蘭土地。試問烏克蘭還有多少家底,足夠「揮霍」?

環球網援引俄塔斯社報道,圍繞斯拉維揚斯克市控制權的戰鬥已經打響,這座人口僅有10萬的小城瞬時成為了世界的焦點。

斯拉維揚斯克市臨近塔季揚諾夫卡、斯維亞托戈爾斯克,和已被俄軍攻占的紅利曼地區成犄角之勢。當上述地區都陷於敵手,斯拉維揚斯克市實際已成「孤城」。

為儘快拿下這座戰略要地,俄軍從北線、南線抽調了大批作戰部隊,並從後方運來了不計其數的「颶風2」火箭炮等致命性攻堅武器。俄國防部提供的情報顯示,烏軍在此構築了非常堅固的城防設施,不僅有超過170平方公里的密集陣地,還有數不清的炮台、暗雷。

外界評論,斯拉維揚斯克的戰鬥將異常的酷烈和血腥,將成為俄烏對戰的絞肉場。考慮到戰事失利帶來的不良影響,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日前曾親赴「一線」,為臨近的利西昌斯克守軍打氣。而俄羅斯這邊,則開動輿論機器,對戰場做全程「直播」,以期平衡烏克蘭高層的影響力。

誰都輸不起,誰都想堅守到最後。斯拉維揚斯克「淪陷」,意味着整個頓巴斯會戰提前落幕,烏克蘭就此喪失超過20%的土地。而俄軍一旦攻堅受阻,那麼其將無法在本月底北約特別峰會上,爭取到和西方談判的有利位置。

此外,我們還注意到,烏克蘭兵力正以每天傷亡500多人的速度銳減,按照烏克蘭現行的兵力配置,其很難再對俄軍發起反攻了。

如果將俄烏戰爭比作足球賽,烏克蘭其實輸掉了上半場,而且是大幅度落後。而下半場,烏克蘭想逆勢翻盤,必然要拿出點「真東西」了,否則它可能遭遇徹頭徹尾的失敗,從國際政治舞台永遠消失。

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很多,例如武器性能,指揮官的臨場變陣能力,地理地形、乃至於氣候條件等,然而這些似乎都與烏克蘭無緣。

我們看到的是,但凡烏軍遭遇俄軍正面強攻,鮮有能夠堅持幾個回合的,大多一觸即散。這說明,烏克蘭軍隊普遍缺乏士氣,缺少與俄羅斯抗爭到底的勇氣。

這一仗不容有失,斯拉維揚斯克戰鬥打響!10萬人口小城成為焦點

值得一提,美國、英國、德國等西方國家許諾的尖端武器,直到現在還在路上。這表明,其從未真正考慮過澤連斯基政府的處境,對於整個事件一直保有「明哲保身」的態度。西方的「不配合」,當事人的「不努力」,戰爭結果不難猜測。

當然該防守還得防守,至少面子工程還得做一做,否則一槍不放,拱手讓出地盤,會被烏克蘭當局冠以「投降」乃至「資敵」的罪名,將遭到烏克蘭憲兵部隊的事後清算,斯拉維揚斯克守軍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這一仗不容有失,斯拉維揚斯克戰鬥打響!10萬人口小城成為焦點

斯拉維揚斯克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馬里烏波爾」不得而知,但有一點確認無疑:俄軍不會再手下留情,也不會與烏軍做近身肉搏,其必然將自身的火力優勢發揮至極致。這意味着,10萬人口的小城將化為一片火海。

戰爭的後果非常可怕,雙方動輒使用致命武器消滅彼方肉身,超出了我們對「衝突」一詞的理解範疇。而西方呢,作為「裁判」自始至終保持了隱身。

試問讓俄烏停戰就這麼困難嗎,還是它們希望借戰爭漁翁得利呢。結果將由歷史進行評判,總之,烏克蘭將成為最大的輸家,這點不存有任何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