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匈牙利阻撓對華製裁,歐洲議會搶先下手 欲剝奪其「否決權」
近日,歐洲議會對中國密集出招,先是以474:60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所謂「印太安全挑戰報告」,無端指責中國「威脅」歐盟安全。緊接着,又以513:1的結果通過一項涉疆決議,對中國內政指指點點,均遭到了中國的嚴厲駁斥。
結果剛對中國下完黑手,歐洲議會又開始「處理」內部事務,準備拔掉經常跟歐盟唱反調的「刺頭」。據環球網6月11日報道,歐洲議會於當地時間10日, 以355票贊成,154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一項決議,要求歐洲理事會立即啟動修改歐盟條約。
這項決議的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求更改歐盟現有的議事規則, 將「一致同意原則」更改為「少數服從多數」。
歐洲議會美名其曰此舉旨在加強歐洲的「團結」,確保歐洲在面對集體安全受到挑戰、能源及公共衛生面臨重大危機時,能夠迅速做出應對舉措、增強「超國家權力」的有效性。
但從355:154的票數比就足以看出,歐洲內部有不少國家並不贊同這一做法,這項決議不可避免的會降低一些歐洲成員對集體事務的影響力,從而也使得歐洲在做決策時更容易受到外部力量的干預,進而加劇歐洲的分裂。
由於這項決議的針對性十分明顯,因此外界普遍認為此舉是想排除匈牙利對歐盟決議的「干擾」。一直以來, 匈牙利作為歐盟成員國,卻多次「一票否決」歐盟提出的涉華涉俄消極動議,
這讓一些歐洲國家非常不滿。
匈牙利最近一次跟歐盟「對着幹」是在兩周前,當時歐盟因不滿俄羅斯下達「盧布結算令」並對波蘭等國切斷天然氣供應的做法,自五月初就開始醞釀對俄羅斯施加新一輪制裁的可行性,當時匈牙利官員就表示 已「準備否決」這項制裁。
匈牙利方面給出的理由是,該國65%的石油和85%的天然氣都來自俄羅斯,如果與俄羅斯停止能源合作,那麼整個國家的生產生活都將陷入癱瘓,因此匈總理府部長古亞什·蓋爾蓋伊表示,絕不會支持對俄油氣實施制裁。
匈牙利堅決維護國家利益而不盲從制裁的做法,被一些歐洲國家解讀為「歐洲分裂者」,立陶宛官員甚至斥責匈牙利「將整個歐洲挾持為人質」。
面對指責,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反駁稱 「歐盟正在濫用權力,將外來意識形態強加於匈牙利」。
如今看來,歐爾班所言非虛,歐盟在醞釀對俄羅斯追加第7輪制裁前,已經迫不及待要對匈牙利下手了,歐洲議會最新通過的這項決議就是最好的證明。
此舉除了確保對俄制裁禁令暢通無阻之外,也夾雜了一些針對中國的冷槍暗箭,因為歐洲議會近日通過的一項涉疆決議中就明確呼籲重新審視中歐關係,並 建議歐盟對中國施加制裁。
如果匈牙利在歐盟中的「一票否決權」無法被沒收的話,那麼歐洲議會攛掇歐盟制裁中國的計劃就沒辦法順利推進,所以對歐洲某些既得利益者而言,當務之急就是「捆綁住匈牙利的手腳」。
去年歐盟連續三次就一項涉港聲明進行表決,匈牙利也是相當堅決,三次投下反對票。
匈總理歐爾班解釋稱,這項決議在政治上相當輕率且無關緊要,即便是重複一百次,匈牙利依舊會堅持自己的立場。
談及中歐關係,歐爾班更是表示雙方在經貿投資、文化科學、氣候問題等多個領域有廣泛的合作空間,中歐關係之間的主基調應該是合作與對話,而不是制裁和說教,他堅決表示自己將致力於遏制歐洲在外交領域的「瘋狂冒險」,防止冷戰思維抬頭。
可以說,像歐爾班這般有魄力的領導人在歐洲並不多見,在面對共同的危機時,倘若歐洲國家都能夠從自身安全利益出發,而不是盲從華盛頓的指揮,或許很多悲劇都不會在歐洲大陸上演。
事實一再證明,無法擺脫外部勢力的干預和束縛,歐洲就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自主。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歐盟已不可避免地被美國的利益裹挾,那麼最終的結果必然只會損害歐洲自身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