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局長睜眼說瞎話 指責中國航天不透明,要求公開長5B軌道數據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的消息,在圓滿完成「問天」實驗艙的發射任務之後,7月31日凌晨一點左右,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末級殘骸已再入大氣層,落入蘇祿海海域,絕大部分器件經高溫灼燒後銷毀,沒有給相關區域帶來安全隱患。
不過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納爾遜卻藉此大作文章,抹黑中國航天事業。
當天,納爾遜在社交媒體上公開指責,稱中國沒有提供已返回地球的長5B運載火箭末級殘骸的飛行軌道數據,碎片可能會造成着落點附近區域民眾傷亡以及財產損毀。
納爾遜宣稱,中國必須提前對外公布相關數據,如此才能確保地球上人們的安全。另外,部分西方國家的媒體也在「帶節奏」。
美國媒體《紐約時報》撰文稱,沒有人知道長5B火箭的殘骸會墜落在哪裡,如果它砸向人員密集的區域,後果不堪設想。
《華盛頓郵報》則宣稱,中國的運載火箭和西方國家的不一樣,其產生的殘骸碎片無法在再入大氣層的過程中完全燃燒,其對地面人員和財產構成的潛在風險,要遠高於西方國家的火箭殘骸。
提及西方媒體對中國火箭殘骸的炒作,已經不止一次兩次了。去年5月,《紐約時報》炒作稱,長征5B運載火箭的殘骸極有可能掉落在紐約;
英國媒體《衛報》則發文稱,試想一個重達23噸且不受控制的巨物砸向地面,將會帶來何種災難,以此煽動外界輿論關注中國火箭殘骸墜落地面所帶來的潛在威脅。
對於納爾遜以及西方媒體的抹黑,航天專家表示,目前全球任何一個國家均無法準確預測火箭殘骸再入大氣層以及掉落地面的時間和地點,只能通過連續不斷的監測,給出可能的時間和地點,並提前發布預警信息,讓相關地區的民眾做好安全工作,雖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但是概率低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美國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喬納森·麥克道威爾表示,火箭殘骸造成地面人員傷亡的概率大約為數十億分之一。
中國處理火箭殘骸的措施,與美國也基本相似,而在航天數據方面,除了涉及國家安全的數據之外,中國一直保持着高度透明。
另外自全球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升空以來,在人類60多年的航天歷史上,還從未發生過火箭殘骸傷及地面人員以及財產的先例,納爾遜的抹黑毫無道理。
頗為諷刺的是,西方媒體一邊炒作中國火箭殘骸的安全問題,一邊又竭盡所能地美化自己。去年3月,SpaceX公司發射的一枚「獵鷹-9」運載火箭的殘骸落入美國一家農場;
而在近日,SpaceX宇宙飛船上的多塊太空垃圾又被發現在澳大利亞的農場,其中一塊長達3米。對此美國媒體卻發文稱,這些殘骸落入農場,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可以說,在對待火箭殘骸落入地面這件事上,部分西方媒體再一次對外展現了其「雙標」的無恥嘴臉。
當然,納爾遜以及部分西方媒體不遺餘力地炒作中國火箭殘骸問題,強行為自己「加戲」,必然是有原因的,最大可能是通過炒作中國火箭殘骸帶來的潛在威脅,為美國航空航天局討要經費。
近年來,中國航天事業飛速發展,尤其是在美國的技術封鎖下,中國仍舊取得了傲人的成績。目前中國每年的航天發射次數與美國持平甚至超越,中國的火星探測以及空間站建設等重大航天項目,均在有序推進。
反觀美國,除了部分航天技術保持領先之外,其之前建立的巨大優勢正在慢慢丟失。中美兩國航天事業此消彼長,令美國航空航天局十分焦慮。
作為美國航空航天局的「一把手」,納爾遜自然要鞏固美國在全球航天中的霸主地位,繼續主導美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而充裕的資金無疑可以有效支撐他的野心。
不過,納爾遜的這種「下三濫」手段已經很難奏效,中國航天的安全以及航天數據的透明,是全球有目共睹的,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任何造謠都是在給自己的信譽減分,這樣的美國,離崩塌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