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善意放慢進攻節奏?已丟掉一個丹麥 裝備損失達165.6億美元

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上,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宣稱,俄軍正在故意放慢進攻節奏,原因是盡一切努力避免平民傷亡。在拿下北頓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後,俄軍就沒有取得什麼值得一提的進展,如果要從基輔潰退算起,就不僅僅是沒取得進展的問題了,而是要說丟掉了多少占領區。

位於華盛頓的戰爭研究所(ISW)宣稱,北頓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大戰結束後,迄今為止,俄軍總計占領了約450.84平方公里的烏克蘭領土,面積大約相當於歐洲袖珍國安道爾;而如果要從3月中旬基輔大潰敗開始算,那麼俄軍已經失去了約45000平方公里的占領區,相當于丹麥的領土面積。

目前,俄軍依然在伊久姆西南和東南、巴赫穆特東北和南部以及頓涅茨克西部和西南部進行進行有限的地面攻擊,而在赫爾松地區陷入了守勢,那裡的俄軍由於後勤補給基本被切斷,陷入了繼續堅守還是撤離的兩難困境:政治考慮和軍事現實出現了嚴重對立。

儘管俄軍向南線調集了更多力量,但要將這些軍隊和支持他們作戰的物資運過第聶伯河卻成了大問題,否則別說尼古拉耶夫拿不下來,連赫爾松都得丟掉,甚至還要遭受慘重的人員損失,進一步加劇俄軍兵力不足的窘境。除非俄軍能夠解決大規模跨河運輸的難題,而在主要橋樑持續遭到攻擊甚至被摧毀的前提下,這是很困難的,即便是有了新的渡河工具支持,其運輸力也無法跟大橋相比。

福布斯(烏克蘭)則根據公開報道,統計了迄今為止俄軍在「特別軍事行動」中的裝備損失,價值達165.6億美元,不包括被攔截的巡航導彈和戰術彈道導彈,因為難以統計這些導彈的確切數量。

按照福布斯(烏克蘭)發布的報告,在俄軍損失中,價值最大的自然是黑海艦隊原旗艦「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不管是被烏克蘭「海王星」反艦導彈擊沉,還是「煙頭引發火災後沉沒」,其價值高達7.5億美元;排名第二的則是1架在基輔附近西爾科夫上空被擊落的伊爾-76運輸機,8600萬美元;第三名是登陸艦「薩拉托夫」號,7500萬美元,該艦在別爾江斯克卸載軍火時遭烏軍「圓點-U」近程彈道導彈攻擊,彈藥殉爆後沉沒,成為世界歷史上第一艘被彈道導彈擊沉的軍艦。

在這份報告中,俄軍總計損失了234架飛機(包括俄羅斯空天軍和黑海艦隊海軍航空兵),價值53億美元,占俄軍總損失的32.1%:克里米亞薩卡軍用機場發生的大爆炸,俄軍損失了9架軍用飛機,成為二戰以後蘇聯/俄羅斯單日最大損失。而在「特別軍事行動」的第一周,俄軍就損失了超過22億美元的軍事裝備。

按照這份不完全統計報告,福布斯(烏克蘭)得出結論,即俄羅斯國防部長關於俄軍放緩進攻節奏的說法是無稽之談,俄軍並不是「重組」或釋放「善意姿態」,而是避免進一步的失敗,同時也是沒有足夠的裝備來補充損失,這也是俄軍耗盡了大規模進攻力量與陷入疲憊的真正原因:「特別軍事行動」bao露了俄羅斯真正的軍事實力,遠沒有看起來那麼強大,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