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 俄羅斯在這場衝突無論輸贏都輸了,是這樣的嗎
昨天,我看有位專家在視頻中說,俄羅斯這場衝突無論輸贏,其國家均已失敗。他的主要觀點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讓烏克蘭徹底倒向了西方,同時俄羅斯的周邊國家義無反顧地加入北約,普京使俄羅斯成了歐洲的孤家寡人。而離開了西方的產業鏈,俄羅斯的經濟將無法得到發展。
我覺得這種觀點是太想當然,並且充斥了濃烈的「西方中心論」思想。
思考任何一個國家的決策,你必須站在這個國家的角度來思考,才能得到準確的答案。如果站在美國和西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你甚至會得出「俄羅斯怎麼不下跪」「中國憑什麼要發展高科技」這樣的荒誕觀點。精西方人士,常犯的毛病是從不替自己的國家考慮。
回到俄烏衝突,俄羅斯為什麼要發動這場特別軍事行動,也必須得從俄羅斯的立場和角度考慮。對於俄羅斯來說,有沒有這場軍事衝突,對自己戰略安全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烏克蘭都已經選擇了徹底倒向西方。稍微了解近現代史的人都知道,俄羅斯不會容忍這件事發生。
面對這樣的局面,如果俄羅斯不動手則意味着不戰而降,那才真是輸得徹底。動手,至少存在大贏、不輸,或者輸得不徹底的可能。從現在的情況看,對俄羅斯來說至少是不輸,這個結果普京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俄羅斯不解體,烏克蘭加入北約就沒有任何可能。
有人這麼早就判斷普京輸了,是不是對俄羅斯這個國家的歷史有什麼誤解。
為了打通波羅的海出海口,彼得一世與北方霸主瑞典打了21年的北方戰爭。不過,這對瑞俄兩國300多年的爭霸戰來說,也不過是撒撒水罷了;為了打通黑海出海口,俄羅斯從1676年到1783年,在一百多年中與奧斯曼土耳其打了5次俄土戰爭,最終拿下克里米亞。
在歷史他老人家面前,有人如此簡單地判斷俄羅斯輸了,簡直太可笑得不要不要的了。至於瑞典、芬蘭這樣的所謂「中立國家」加入北約,只不過是小妾變正房罷了,其實兩者沒有什麼區別。另外,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只要不搞自我封閉,西方不亮也可以東方亮。
有人也許覺得,為什麼不站在烏克蘭的角度考慮?因為烏克蘭只是美俄鬥爭的棋子,是大國博弈的從屬方,不是鬥爭雙方考慮他的感受,而是他要考慮鬥爭雙方的感受。就連基辛格、米爾斯海默等大家早就說過,烏克蘭的唯一出路是成為俄羅斯與西方的紐帶和橋樑。
不要說這是大國沙文主義,其實這恰恰不是大國沙文主義,這是國際現實。否則,為什麼聯合國的基石叫做大國一致。
國家的決策,論對錯沒有意義,只有合理與不合理。一個國家有太多選擇,誰也不敢說哪一條路就是對的,或者錯的。面對美國的戰略擠壓,俄羅斯顯然不願意下跪,這就是他們的選擇。僅從這一點,普京的選擇就值得尊重,就不能說俄羅斯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