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中東「油霸」沙特很風光
這幾天,中東「油霸」沙特很風光:王儲薩勒曼去了一趟曼谷,與泰國停滯30年的外交關係終於解凍;白宮送來了「丹書鐵券」,宣布他作為政府首腦,在卡舒吉一案中享有「主權豁免權」;在卡塔爾世界盃上,沙特隊2:1打敗阿根廷隊,爆世界盃歷史上最大的冷門,讓梅西「慌得一米」表情包時隔4年再度派上用場。
與此同時,一些美媒開始炒作一個消息:沙特正在與其他「歐佩拉+」國家討論每天增產50萬桶原油,用於彌補與美國的緊張關係、以及未來俄羅斯石油停止出口後的空缺。
國際市場聞訊後,原油期貨價格立刻劇烈震盪,跌幅一度達到6%左右;但是隨後沙特表示此事不存在,油價很快又漲了回去。這個「烏龍」消息是從《華爾街日報》那裡流出來的,報道援引所謂「消息人士」的話稱,伊拉克和阿聯酋兩國希望增加石油產量,正在推動「歐佩克+」允許提高產能上限;與此同時,沙特也支持這個決定,報道還據此認為,在「七國集團」考慮對俄羅斯石油設置價格上限之際,沙特此舉是為了表明自身立場,並且以此證明「他和俄羅斯不是一條道上的」。但是沙特方面很快就出面澄清,「小老弟,你想多了。」
據新華社報道,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在接受採訪時,斷然否認了增產傳聞,並且明確表示「歐佩克+」的減產計劃將持續到明年的年底。
看得出來,西方有些人對沙特「回心轉意」是望眼欲穿,只可惜沙特「不解風情」,直接出面打臉。
那麼問題來了,「歐佩克+」增減產可不是一件小事,美媒為何如此輕浮、將如此不可靠的消息放了出來?不少網友猜測,期貨市場油價的漲跌,僅僅只是6%的幅度,就足以讓有些人盆滿缽滿、而有些人只能「天台風略大」;當然,也有可能反映出一些美國人的熱情期盼,那就是美國依舊如他們記憶一樣,只要向某個國家釋放一些善意、說一些好話,對方就一定會感激涕零、覺得無比榮光,然後敞開胸懷、任憑美國予取予求。
這是不少美國人想要看到的美國,那個代表着「權威、實力、人類未來希望、一切文明發展模板」的美國;但是這樣的南柯一夢也該醒醒了,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西方,應該認清一個現實:這個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為了迎合西方的政治正確、不顧一切地削足適履的時代已經結束。
德國總理朔爾茨去了一趟亞洲,回國後在一次演講中發表感慨:世界正在日益多極化並發生根本性的結構重組,西方能夠享受「穩定增長、低通脹、高就業」的美好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西方靠掠奪發展中國家享受好日子的時光一去不復返了。隨着第三世界的崛起,西方想要贏得發展中國家的支持與合作,必須拿出真金白銀的利益來交換。
沙特王儲薩勒曼不是一個一腔熱血的愣頭青。自從接管沙特政府後,他在很多問題上都顯示出了魄力;他之所以開始「忤逆」華盛頓的旨意,實際上也是反映了這個時代的變化。這對西方有些人來說,可能會是一個非常痛苦的局面,但也是不得不接受的現實;西方需要轉變自己對待世界的態度,不僅是對沙特,對其他國家同樣如此,尤其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