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公布扩产计划,荷兰:ASML会持续供货
大家都知道,台積電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無論是三星還是英特爾,或者是中芯國際都不是台積電的對手,而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台積電擁有超高的芯片產能和良品率。
要知道,半導體芯片被外界譽為現代工業的「糧食」,它不僅可以應用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眾多關鍵領域,而且還是一個國家高端制造能力的綜合體現。毫不夸張地說,誰掌握了芯片制造的核心技術,誰就能掌握未來科技發展的主動權,其重要性不亞于核武器。
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希望台積電把芯片生產線搬過去,從而提振本土芯片制造水平,美國也不例外。
雖然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嘴上一再強調,台積電不會把生產分散到太多的國家,但台積電的身體卻很誠實,不僅承諾在美投資120億美元建設一座5nm芯片工廠的之后,而且還計劃再建一座3nm制程的晶圓工廠。
那麼問題來了,台積電為什麼決定赴美建立先進制程芯片工廠?原因無他,台積電赴美建廠可以更好地服務客戶。據先關資料顯示,台積電前十大客戶中有8家是美芯企業,分別是蘋果、AMD、高通、博通、英偉達、ADI,尤其是蘋果,占據台積電總營收的25.93%。
另外,近期特斯拉方面也表示,將最新一代的FSD芯片交給台積電代工。很顯然,美國客戶已經成為台積電營收的「主力軍」。
最主要的是,台積電生產線使用了大量的美技術和設備,如果不赴美建廠,那麼就有可能受到「特殊照顧」。
盡管台積電已經決定赴美建設更多先進制程的晶圓代工廠,但是蘋果CEO庫克還是表示了擔憂,他認為全球60%的處理器供應都來自台灣,這是一個不好的信號。
這樣的情況下,為了降低對亞洲芯片供應鏈的依賴,蘋果第一時間做出了調整。根據媒體報道,蘋果計劃未來從美國本土建造的芯片工廠采供芯片。外界也一致認為,蘋果將從台積電和英特爾兩家之間做出選擇。
除了蘋果之外,近期高通也正式表態,進入GAA工藝后,不排除將3nm、4nm芯片代工同步下單給三星和台積電。與此同時,高通還延長了與格芯的合作協議,并計劃從格芯工廠采購價值42億美元的半導體芯片,到2028年總采購額達74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美芯片大廠AMD和我國封測大廠富通微電也簽署了長達5年的合作協議。反觀中國半導體行業,華為先后布局了光子芯片和量子芯片,還發布了芯片疊加技術專利和EUV光刻機專利等等。最關鍵的是,華為旗下哈勃投資參與了半導體材料、EDA軟件等相關行業,為國產芯片行業添磚加瓦。
另外,國家還制定了到2025年實現芯片自給率70%的目標,而「東方芯港」芯片產業基地也在上海拔地而起。據悉,上海企業已經實現了14nm工藝芯片的規模量產,國產GPU芯片、90nm光刻機、5nm刻蝕機等也實現了突破。
再加上,中芯國際、上海微電子等國產半導體企業紛紛發力。可以說,中國芯注定要崛起,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也正是因為如此,外媒才說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正在「去台化」。個人認為,台積電赴美建廠的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核心技術和人才被「搬空」,然后被老美「丟棄」。對此,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