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哄睡宝宝这么难?因为你不懂哄睡三要素!
如何能成功哄睡,跟三个要素有关
先说说最重要的:哄睡方式
哄睡的原理:其实就是在宝宝进入睡眠状态前,给予宝宝一定帮助,让还不具备入睡的情绪平静下来,并在此过程中让宝宝接受某一熟悉固定的安抚方式。
有些睡眠能力比较好的宝宝,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睡神宝宝,睡前的情绪能较自主地稳定下来,所以这类型宝宝需要外物的帮助就相对少一点,可能只需要在睡前给他一个安抚巾即可。而对于大多数宝宝来说,他们的睡眠能力和自我安抚能力还不是发展得很好,所以则需要用到安抚奶嘴、甚至是奶、抱、摇的方式才能平静情绪。
孩子的睡眠能力与自我安抚能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而慢慢发展起来的,一般0-3个月是以他人安抚为主,从4个月开始直到1岁,孩子自身的能力会慢慢开始发展。如果在发展过程中,外界的干预过度,就很可能会阻碍宝宝自身能力的发展。所以为什么那些一开始就奶到睡着,抱到睡着的家长,很快就会发现,宝宝4个月的时候演变成无奶不睡,不抱不睡了。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你就应该知道,无论是用什么安抚的方式哄睡宝宝,其实都只是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让情绪平静下来为进入睡眠状态,而不是要哄到睡着。否则,很可能后面就会卷入如何戒除奶睡抱睡的困境。
其次,是哄睡时机
很多家长甚至不知道哄睡宝宝是要讲时机的,如果在哄睡的最佳窗口期进行哄睡,自然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哄睡时机,要把握两个重要因素:犯困信号和清醒间隔
如果发现孩子打哈欠揉眼睛却怎么也哄不睡,大多数是因为你看到的不是犯困信号,而是过困信号,孩子越困越难哄,如何准确捕捉犯困信号,可以阅读我之前的文章:宝宝为啥打哈欠了却不睡觉
如果你真的对犯困信号的捕捉没把握,那么也可以借助清醒间隔来判断是否差不多要开始安排宝宝睡觉了,关于清醒间隔,可以参考这个表:

最后说说很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哄睡环境
很多人发现在小月龄的时候,宝宝在嘈杂的地方反而更容易入睡,所以就有很多家长干脆把哄睡的地方设置在客厅,甚至是户外,等宝宝睡着后再转移到卧室。但是往往在宝宝刚进入卧室没多久就很容易醒来了,那是因为哄睡环境搞错了!
合适的环境=暗+相对安静+固定。
很多妈妈担心宝宝会昼夜颠倒,白天就不拉窗帘,这种情况其实只适用于3个月以前。因为0-3个月正是宝宝形成昼夜生物钟的关键时刻,此时白天睡觉保持光亮,晚上睡觉保持黑暗,有助于孩子建立正确的生物钟。
但是,在3个月以后,孩子的视觉听觉开始发展起来了,如果白天睡觉不拉窗帘的话,很多孩子因为遮光效果不佳,总是在入睡的时候东张西望这就会导致宝宝入睡时间长哄睡难度提高。同理,如果入睡环境嘈杂,也会让宝宝难以进入睡眠状态。而固定的睡眠环境更有利于宝宝产生睡眠联想。所以,建议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哄睡的地方都在卧室。
【结语】
其实哄睡,就是把宝宝哄睡着,所以首要原则,要确保孩子睡得着,在此基础之上再去考虑要不要教会宝宝自主入睡。很多家长连帮助宝宝入睡都很难做到,就想着自主入睡,是不切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