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岁的宝宝,体重要涨多少、怎么涨才是合适的?
体重是判断宝宝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妈妈们每天凑在一起聊孩子,聊得最多的莫过于「你家孩子多大了啊?多重了啊?」
许多家长都以为,孩子长得越快越好,越重就越健康。其实,这都是对宝宝体重增长的误解。
想要宝宝健康成长,家长们就得来了解一下,0~1岁的宝宝,到底体重长多少,才是最健康的?
刚出生的宝宝,体重会往下掉
正常的宝宝体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年龄越小体重增加越快,且基本遵循一定的生长规律。
一个刚呱呱落地的足月新生儿,其评价出生体重在3公斤左右;一般范围在2.5~4.0公斤之间,都是正常的。
几乎每个刚出生的小宝宝在生后最初的2~3天内,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对此妈妈不用过分担心。
因为这并不是因为宝宝身体有什么问题,而是由于生后头几天,随着胎粪的排出和水分的丢失,而奶量相应吃得不够多所导致的暂时性体重下降,在医学上称之为生理性体重下降。
一般在出生后3~5天降至最低点,下降幅度可达出生时体重的6%~9%,但最多不会超过10%。
以后随着吃奶量的增加,体重逐渐上升,一般在生后的第7~10天体重恢复到出生时水平。
4个月后体重涨得慢,正常的
生后的第一年是宝宝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
体重在这一年里能增长到出生时的3倍,即出生时宝宝如果是3公斤,到满周岁时可达9公斤。
不过,生后的第一年中,小宝宝的生长并不是匀速的。一般来讲月龄越小,生长速度就越快,随着月龄的增长,生长速度会逐渐减缓。
新生儿出生后经历了生理性体重下降后,随即开始快速生长,宝宝几乎以每天1两的速度开始增重,至满月时,新生儿体重平均能增加1~1.5公斤左右。
- 生后头3个月,体重增加非常快,平均每月可增重750克(1斤半);
- 生后4~6个月,此时体重增加较前3个月有所减缓,平均每月可增重500~600克(1斤~1斤2两);
- 生后7~9个月,体重增加继续减缓,平均每月可增重300~400克(6~8两);
- 生后10~12月,体重平均每月只增加150~250克(3~5两)。
所以,有很多妈妈焦虑的「为什么我家孩子到了4个月突然就长得慢了?」「为什么孩子这个月体重基本就没长?」等等情况,多数都是正常的。
如果孩子始终保持超高速增长,那才是真正的不正常,甚至可能是疾病导致的。

孩子体重涨得太慢,啥原因?
虽然多数孩子的「体重不涨」都是妈妈觉得他们不涨,实际上是正常的生长轨迹。但也有一些孩子,的确存在体重增长过慢的问题。
造成宝宝体重增长过慢的原因有许多,概括一下有以下这些方面:
1、宫内发育迟缓
这类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因种种原因导致在子宫内生长发育不良,虽然是足月出生,体重却低于2500克,医学上称之为足月小样儿。
这些宝宝因为在宫内没有好好发育,不但其出生体重小于正常宝宝,且其各器官功能也可能会发育不够完善。
出生后各消化器官功能相对也较弱,进食量小,消化吸收能力有限,导致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体重增长较缓
2、母乳不够,没有及时添加辅食
6个月以后,纯母乳喂养已不能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如果不及时给宝宝添加富有营养的各种辅食,很容易导致宝宝体重增长减慢甚至不增。
3、奶粉冲调过稀
有些妈妈没有好好阅读奶粉的冲调说明,冲调奶粉过稀,导致宝宝摄入量不足。
4、劣质奶粉或低质量的辅食
5、各种疾病
如宝宝存在慢性腹泻、反复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唇裂及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导致消耗过多而摄入过少。
因此,预防体重增长过慢,首先要做好优生工作,保证宝宝在妈妈体内生长良好。
其次要合理喂养,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富含营养的辅食,合理调配配方奶粉。
再者需精心选购优质奶粉及优质辅助食品,避免伪劣产品。
最后要增强宝宝体质,积极预防各种疾病。
半岁后体重还疯涨,家长得当心!
有宝宝体重增长过慢,就会有宝宝的体重增长过快。比如,有的宝宝到半岁以后每个月还能平均增重1公斤,此时妈妈要引起注意了,必要时需咨询儿童保健医师。
一般情况下,宝宝的体重增长过快,主要原因有三个:
1、宝宝过度喂食
这种情况更多见于奶粉喂养的宝宝。
因为有些妈妈不管宝宝具体情况,希望孩子每天都能吃完其要求的量,拼命喂,喝不下也要喝。
或者宝宝一哭妈妈就误以为是饿了,就给予奶粉,从而造成宝宝过度进食,时间一长,营养摄入过多,造成体内脂肪堆积,体重就会增长过快。
2、出生时体重过重
在老百姓心中,孩子出生时体重越重就越好,越有福气。可从医学上来说并不是这样。孩子出生时体重过重,会增加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
如许多出生体重超过4公斤的宝宝,生后食欲甚佳,生长速度也超快,也会导致体重增长过快。
3、可能是由各种疾病造成
这些疾病可能包括脑部疾病、内分泌紊乱、代谢性疾病等。
因此,发现婴儿体重增长过快,家长们千万不要感到高兴,甚至骄傲。
应及时咨询医师,查找出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避免过度喂食,适当控制宝宝的进食量,增加宝宝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如由疾病造成的则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本文作者
徐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保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擅长: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早产儿认知发育促进、喂养困难、语言问题、多动症、学习困难等儿童发育与行为问题的诊断和治疗;并多年从事儿童认知功能脑电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