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心理上会有什么缺失?

许多年轻父母轻言离婚,以为是在寻找世间最真挚的爱情,可是在混沌痛苦的聚散离合之后,在心灵和情感上,最受伤的其实是孩子。

据民政局历年数据分析:

从2009年至2019年,全国登记离婚人数从171.3万对连续暴涨至404.3万对,虽然在2020年有所下降,有极大概率是因为疫情影响。但是显而易见,越来越多的离婚家庭,势必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和备受伤害的孩子。

其间涌现的教育问题,不可忽视。

01

父母双全的家庭,一般是“严父慈母”。

而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了一方的陪同关爱,在情绪性格和情感建设方面,自然会有所缺失。

他们或许会显得早熟,看上去更加在意和尊重大人的感受,即便遇到痛苦和挫折,也会选择由自己来承受压力,借此保护家人和朋友。

但是这样的表面乖巧和心理压抑,往往会让这些孩子在平时表现得郁郁寡欢。习惯性地假设和揣测别人的想法,无时无刻都在提醒自己,要更加理智、成熟和担当,别给大人添麻烦,更别让其他同学和陌生人“看笑话”。

可他们,毕竟只是一个孩子啊!

自小就缺失了一半的父母之爱,身处在一个残缺不全的家庭中,渴望被照顾却总是疏于被照顾,习惯了小心翼翼、期待满满,更习惯了一次又一次地面临失望和孤独。

这些单亲家庭孩子的困境和痛苦,并不是因为父亲或母亲的缺失本身,而是来自于单亲家庭混乱不堪的亲情关系、情绪波动和教育方式。

02

一些感情破裂,不得不选择带着孩子相依为命的成年人,既要日复一日地埋藏着内心深处对早已破裂消亡的感情的残思余念,又要转过头去、抹干眼泪,长年累月地承担起照顾孩子和教育孩子的重担。

然而在生活中经历了数不胜数的疏忽、欺凌、误会或溺爱,许多孩子对于这种“一对一”的沉重感情,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要逃避。归根到底,是很多不合格的父母,放弃了一段不合格的婚姻,然后以自暴自弃或勉为其难的心态,去对待眼前孩子的家庭教育。

这其间,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

最常见的是,有些单亲妈妈在婚姻破碎以后,时隔多年依然从早到晚地在孩子面前数落前夫的人品素质和性别种类。

在这种时候,孩子其实是最无助的。

他oe她如果同意母亲的观点,对“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的偏激言论深信不疑,自然会取得母亲的信任和感激,极大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

但问题是,孩子以后还要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如果从小就对异性、恋爱和婚姻失去兴趣,甚至感到害怕畏惧,一味地沉浸在单亲妈妈的“一家之言”里。

这对于孩子的成长,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03

所以,感情基础薄弱,行将破裂或是已经离婚的父母,不要以为孩子年龄小,就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

任何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对于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区别,都是极度敏感和清醒的。

并不是只有爱美女士和职场男士,才会羡慕富有的,嫌弃贫穷的,平白无故地滋生出攀比心态。孩子们也是一样,因为拥有的东西极其有限,又完全没有赚钱能力和自主意识,反倒越是容易被其他孩子的精美玩具、舒适生活和幸福家庭所刺激。

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是渴望父母双全的家庭,就越是憎恨和厌恶其他孩子的幸福。

甚至是,许多生活不幸福、童年有阴影的孩子,对于发现和注视其他家庭的幸福场景,都有着天然的排斥心理。

因为时常遇到反差强烈的对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强化“自己是个可怜孩子”的潜意识,这些孩子即便在长大成人后,也往往沉浸在自卑、敏感和懦弱的情绪性格中。

甚至,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感受、消化,和疗愈。

04

 

那么,这些孩子遭受了长年累月的孤独和痛苦,是因为他们做错什么了吗?

 

并不是!孩子总是无辜的,他们之所以从童年、少年到青春期阶段,都在承受着这个年龄段不堪承受的痛苦,都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带着错误的想法,然后错误地结合在了一起。

关键是,如今这个日益物质化的网络时代,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想着当网红、赚快钱,渴望自己能够一夜暴富,但是能够踏踏实实地坚守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了。

就连多承受一些压力,给彼此多一点时间的夫妻,都越来越少了。

当然,恋爱、婚姻和成家,都是极其复杂和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管是分分合合,还是破镜重圆,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况且,婚姻本身是两个成年人在清醒理智的状态下,做出的审慎小心的选择,既然两个人的感情产生了裂隙,情感滋生了矛盾,那么分道扬镳,在很多时候并不是坏事。

只是,如果你们已经有了孩子,也不想过分伤害孩子,那么在离婚之余,就一定要及时安抚好孩子,更不要减少对孩子的爱。

毕竟在这段明显失败的婚姻中,最孤独、可怜和无助的,就是孩子。